武陵区总工会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在区委和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工会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抓手,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区委 “率先五个常德,建设美好武陵”的战略目标,切实履行工会职责,积极发挥工会作用,不断推进工会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去年,区总工会获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1、强化工会组织建设,立足基层务实调研。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扎实做好非公经济领域建会工作,全区各级工会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实现了“新建一家企业,就组建一家工会”。全年新增工会组织55家,涵盖法人单位59个,净增会员2670人。按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和行业主管的办法,明确规定以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为主,各自负责本区域和本行业工会组建和规范化建设工作,新建工会组织基本做到“边组建、边规范”,组建与规范同步进行。目前,全区已经建会的企业规范率达到了90%以上。注重调研,创新突破,全年完成了《武陵区总工会关于基层工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技术工人队伍暨“工匠精神”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情况的调研报告》等调研文章,相继被市级相关报刊采用,得到了市总的充分肯定。
2、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创造取得硕果。全区各级工会围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全区劳动竞赛已建会企事业单位覆盖面达80%,职工参与率达72%。2016年,北正街小学孔永平、恒欣建设有限公司胡伟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章”、恒欣建设有限公司获市级“五一劳动奖状”、恒欣建设有限公司三中教学楼工程项目部获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积极组队参加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组织20余人参加市总组织的砌筑工、钳工、焊工、电工、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技能竞赛,获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涌现出一大批技术精兵,选树了一批“武陵工匠”。开展职工示范创新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创建了褚俪华劳模工作室,恒欣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市级职工示范创新工作室。结合各类竞赛活动和“工匠”评选的深入推进,启动了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工人阶级宣传月活动,《聚合生命之火,演绎匠心之光》、《修设备上瘾,带徒弟尽心》、《守护城市“动脉”28载》等“工匠”故事在市级主流媒体刊登。举行劳模事迹报告会,积极组织田工、吴光清、唐静、汤婷等市级以上劳模,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劳模讲坛”活动,全国劳模吴光清被评为“感动常德十大人物”,通过开展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传承了“劳动伟大、劳模光荣”的正能量和弘扬了“工匠”精神。
3、丰富职工文体活动,基层创建如火如荼。区总工会积极组织职工文化活动,努力提升职工素质,切实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紧扣上级总工会“中国梦•劳动美”、“寻找最美劳动者”等主题,充分利用节日习惯,根据职工求富、求乐、求美的需求,开展了“庆三八”、“迎五一”等系列职工文体活动,职工参与面达90%以上。积极开展以女工为主题的“书香三八”、“最美芙蓉花”等系列活动。常蒿路小学教师周冰的书画作品获国家级三等奖,区城市办刘燕霖的视频作品获市级优秀作品奖。举办了两场以“湖湘父母论坛”和“关爱女职工爱心讲座”为主题的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活动,得到了普遍好评。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共组织35个班组参赛,涵盖8个行业,参与人数达389人,“瑶湖苑”二期工程钢筋班组获优胜班组,湖南恒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获优胜单位,区教育局获组织工作优秀单位。围绕“美丽生态城”建设、“完美社区”创建,开展了“抓阵地促创建、抓活动促创优”等职工文体特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指导乡镇创建“示范性职工文化广场”,去年,丹洲乡被评为全市“示范性乡镇(社区)职工文化活动广场”。目前我区已建成3个高规模的职工文化活动广场,做到了乡街有品牌、部门有特色,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4、“双联”帮扶精准提质,扶贫助学机制创新。去年,区总工会着力关爱贫困职工,实施精准帮扶,针对职工就医问题,全年组织6648人参加第五期职工医疗互助和特殊疾病保障工作,涵盖企事业单位207家,参保金额达398880元,并为10多名大病患者解决了大病救助金。针对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组织实施“金秋助学”,共发放助学金70000元,资助22名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上学。针对困难职工、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开展困难职工摸底建档工作,精准识别困难职工,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帮助困难职工、农民工解困脱困。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精准扶贫计划,建立工作台账,认真分析致困原因,详细制定脱困计划,做到因困施策,分类帮扶。以实施技能提升、岗位培训为着力点,重点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型农副产品销售、月嫂培训、工业园技工提升等培训,精准对接全区产业发展和职工群众培训需求,争取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
5、切实保障职工权益,普惠服务力度加大。去年,区总工会不断拓展普惠领域,丰富普惠服务内容,积极开展“送清凉”活动,慰问重点建设项目的一线工人和环卫工人,送去消暑物资800余份。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深入走访慰问,做好帮扶解困工作,为全区500多名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23万元,慰问物资300份。不断完善服务职工体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区总工会与区司法局联合成立法律援助志愿者中心,26名志愿者联系50家企业,长期为企业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去年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起,提供法律援助15人,免交法律服务费用1.6万元,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6万,为职工提供咨询、代书等非诉讼法律服务29件。在基层工会中扎实开展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争做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活动和职工书屋创建活动,目前全区有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家,省级“模范职工之家”2家,市级“模范职工之家”10家,有职工书屋30家,正常开放率达96%。开展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全区各级工会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开展女职工“关爱行动”,和“母婴关爱室”的创建工作,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贯彻落实。
6、扎实推进厂务公开,办点示范成效显著。围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区开展厂务公开办点示范,创建示范点15个。通过典型引路,不断健全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拓展。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作为协商的核心内容,开展 “春季要约活动”,推动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开展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履约监督检查,截至去年底,全区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企业772家,覆盖职工8204人,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覆盖率达到100%。金丹食品作为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先进典型的经验予以广泛推介,其先进事迹在《湖南工人报》头版刊登。去年,我区有1家企业获全市厂务公开优秀示范点称号,1名优秀个人、2家优秀企业和2个优秀行业获全市集体协商表彰。
7、严格工会收支审计,经费管理不断规范。去年,区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工会经费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或奖金福利的问题,区总工会成立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重点进行了专项清查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若干意见》(常武工字〔2016〕01号)文件,加强对基层工会组织的经费收支、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加强项目和预算管理,在坚持工会主体、经费使用和审批权“三个不变”的原则下,进一步规范了工会经费以及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
8、大力发展工运事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区总工会积极开展工会干部学习培训,以提素质强能力为重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各种形式,组织全区工会干部开展理论培训、法制培训、业务培训、党风廉洁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改善工作作风,加强服务型工会建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争当合格共产党员。开展“百名工会干部联系千名困难职工”活动,实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密切了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在重点工作实现突破和创新的同时,全力开展扶贫点村帮扶解困工作,选派一名职业化工会工作者赴石门县壶瓶山镇天坪村开展扶贫工作,班子成员多次到结对扶贫的天坪村开展“一对一”帮扶,用具体举措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
过去的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和市总工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和日趋多元的职工诉求,一些工会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激情;二是部分基层工会干部更换频繁,工作出现断档脱节,作用发挥欠明显,服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工会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大;四是对经济形势变化下工会工作的研究、推进和总结不够,对企业、职工进行帮扶维权的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