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栏目>劳模先进

不屈的人生

来源:常德市武陵区总工会 发布时间:2014-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记全国劳动模范农民慈善家吴光清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远不会干涸。一个只有奉献社会,才能彰显存在价值。

                                      ——题记

山,耸立方显挺拔。路,曲折才算绵长。吴光清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就是一座立的山他的人生轨迹亦如一条曲折的路。

 

      

群山环抱,逶迤起伏。1971年农历五月初三,地处澧水河畔的石门县秀坪园艺场的山村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啼惊醒了静的黎明,吴光清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老幺,排行第八。作为家最小的孩子,却经历了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在他刚学会走路时,命运偏要与他作对,给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2岁不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使吴光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不同程度残疾,他的人生便终身与拐杖为伴,父母为此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感叹命运对吴光清的不公。

“伢儿的腿有残疾,不能再让他的心灵残疾”吴光清的父亲深知启迪孩子心智的重要。5那年,别人家的孩子正是享受天之乐时,父亲逼着他拄一付拐杖学走路,以培养其胆识毅力。一次又一次摔倒,一次又一次爬起,几个小时高强度地训练,双手磨出了血泡,可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从岩缝中长出的树木最有韧劲,最经得起风吹雨打。童年时期腿脚不便的吴光清很懂事,也很孝顺父母。他没在家里吃闲饭,承担起一些家务活,砍柴、放牛、洗衣、做饭等,他甚至比同龄伙伴做得更多,更懂得父母的艰辛。

生于斯,长于斯,吴光清深知学习重要7岁时,他撑起父亲制作的木拐杖,坚持走1公里多山路去上学,刮风下雨,也不间断。有一次,因下雨路滑,他在回家的路上,一个沟坎没跨过去,摔在地上不能动弹,身上多处划破皮,鲜血浸湿衣衫。

冬天里,他的整条右腿因血液循环不被冻坏,血肉粘着裤袜,晚上疼痛难,简直无法入睡,他坚忍着,从不旷课。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用蘸上油的鸡毛在他的腿上轻,润滑皮肤缓解痛苦。

跨进初中校门后,吴光清在学校寄宿,虽然得到老师同学的热心帮助,但因腿疾困扰,不得不以人的毅力坚持学习。

上苍给你关上一扇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这句话在吴光清的身上得到验证虽身处逆境,但勤学善思,聪慧过人,从小学到初中,在班级总是品学兼优,成绩名列前茅。

时光荏苒,1987年吴光清初中毕业,他的中考成绩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9分,高出石门一中录取分数线30多分,却迟迟没有等到那份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命运的无情捉弄,他的心在颤抖,泪水无声地流淌。

吴光清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情绪极度低落。父母看到孩子学业受阻,觉得有愧于他,一边安慰一边开导,鼓励他勇敢面对现实。

是自甘沉沦、妄自菲薄,还是挺直腰杆笑对人生?被拒之校门外的吴光清,经过冷静思考,从茫然中醒悟。他想起了吴、华罗庚、戴碧蓉、张海迪等身残志坚的名人传记,他不知读了多少遍,也无数次激起了他理想的火花。

吴光清心中的梦渐渐清晰:自力更生,用自己的聪明与勤奋挥动天际那一弯彩虹,给来描绘出一幅使人心动的瑰丽图。他暗暗发誓绝不向运低头,勇做生活的强者。

技术是立身之本。生性倔犟的吴光清决定学一门技术,将来能自食其力,好好回报社会。吴光清从收音机里听到长沙有所职业技术学校正在招生,于是16岁的撑着双拐,背上简单的行囊,怀揣父母借来的1000多元学费,只身一人辗转到长沙九三电子学校,学习家电维修。

在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吴光清怀着强烈的求学热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他接受了家电维修专业技术的系统学习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所学课程成绩全优。

1989年,学成归来的吴光清回到家乡秀坪开了一家家电维修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买得起家电的人都少,修家的就更不用说了,他的家电维修部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是他从学校步入社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以全新的姿态开始了他人生的旅行。

      

1991年初夏,秀坪园艺场开满了火红的山茶、粉红的杜鹃、淡黄的百合、洁白的橘花,一团团,一簇簇,吴光清站在山岗上,望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和成片成形的橘树,谋划着自己创业的美好蓝图。

穷则思变。脑瓜灵活的吴光清心中豁然开朗:靠山吃山,合法赚钱。众所周知,石门是全国柑橘大县,而秀坪园艺场更是国家级无公害早熟蜜橘基地。每年十月,来自北方的客商们云集于此,将一车车柑橘运往北京、天津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

吴光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主动同客商们联系,帮助他们寻找源,从中获取代办费。吴光清收柑橘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柑橘成熟时节,外地的商客到了石门都要找他,咨询价格的有,委托他提供货源的也有。

初生牛犊不畏虎。吴光清摇身一变,做起了乡土柑橘“经纪人”,帮外地来石门采购柑橘的老板备货开办旅社、餐馆为外地人提供一条龙服务,最多的一天,竟赚了3千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熟悉北方柑橘市场行情,组织一车柑橘,经过两天一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大钟寺农贸市场。

天有不测风云。刚到北京,遭遇到一股强冷空气袭击,整整3天,橘子一个也没卖出去,窝在车厢的柑橘开始大批腐烂。吴光清眼睁睁地看着惨象,心如刀绞一般。第一次出远门经商,落了个血本无归,他净亏6000多元。

父母和兄长都劝他不要吃怨枉亏了,但早已习惯同命运抗争的吴光清却并没有退缩。他迅速组织了第一批、第二批货源,再次奔赴北京。

北京深秋的夜晚,寒风刺骨,冻得他彻夜难眠,他克服了这些常人无法忍受的苦,终于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此后,吴光清又多次往返郑州、济南、西安、呼和浩特销售柑橘,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手中的双拐在经历一番风雨后更坚实有力了

1995年,吴光清考虑到柑橘生意季节性强,自己闲着的时间多,立马开了一家商品批发部,经营日用百货、烟酒副食等。他买了一台小货车,每天凌晨5时起床,从鼎城区桥南市场进货,将方圆数公里的夹山、官渡、杨坪等多个乡镇的小卖部划分为5个区域,5天一轮回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烧自己的油为别人送货,你这样拼命地干,能赚几个钱呢?周围的人都认为吴光清不值得。没有理会旁人的讥讽,还给自己定下一条铁规:坚决不进水货,不卖假货。由于吴光清讲诚信,货真价实,各小卖部成了他的稳定客户,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商品批发大户,日销售量节节攀升。

没有爱的生命,犹如一盏不亮的灯。吴光清之所以有今天,除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生命中有爱,因为有爱,他才会在挫折面前不绝望,困难面前不弯腰,这便缘于他贤德的妻子。

1995年,正当吴光清的创业顺风顺水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在一次朋友家聚会时吴光清邂逅了美丽善良的蒙泉姑娘舒华林。小舒被他身上的生命张力所感染,经过几次促膝交谈,深深爱上了这个其貌不扬但从不服输的小伙子

那开满野花的山间小径,是他们愉悦的伊甸园那静谧幽深的青翠橘林,是他畅想抒怀的会地两颗纯净心融合一起,催发了爱的种籽,不久双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自此,他们相知相爱,互通有无,忠贞不渝。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妻子舒华林既是一个才貌出众的文静女子,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贤妻良母,吴光清无论在外怎样劳累,遇到多么大的风浪,只要回到家中就能得到温暖,得到舒适得到幸福。

多年闯荡商海的吴光清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历练了冷静和自信,他不甘于小打小闹2000年,他把目光瞄准了常德,携妻带子转战市城区创业,步行街租了三间门面,经营系列品牌服装。天道酬勤,吴光清的门店在竞争激烈的商圈里,保持良好的销售业绩。

长年的商海沉浮,吴光清已游刃有余,他依靠勤劳与智慧迅速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诚信商家。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静而富足地过下去,然而,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吴光清开始了一条新的人生轨迹。

 

痴  心  孝  老

审时度势,理性思考,正是吴光清缜密办事的过人之处。“看多了孤寡老人的凄凉晚景,总想自己该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吴光清在经营老年人服装品牌时,经常接触到一些老人及老人的子女。“和他们聊天时,知道很多老人在家里生活得空虚,特别是那些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过得更凄苦了。”想到老家也有年迈的父母,吴光清内心百感交集,“假如办个敬老院,让那些孤寡老人生活有基本保障,岂不是件于社会有益的大好事?”

2005年的一天傍晚,夜色渐渐浓了,晚风微微地吹在身上,给人一种惬意的酥酥的感觉。在常德定居的吴光清和朋友聚时,听说武陵区南坪岗乡急需建一所敬老院,却苦于资金紧缺无法实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到家,吴光清异常兴奋,和妻子商量后,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倾其所有创办敬老院。

“如果我不奋斗,现在就和那些孤寡老人一样,属于需要别人照料的弱者,况且,商业养老又是一个夕阳事业、朝阳产业。”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认定了养老事业的前景

“你一个残疾人,没要国家的补助,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谈什么帮别人?”“搭现在还赚得到钱,多为自己和孩子积些,以防不测……”他的想法引来了众人的不解,而他却一往情深:“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情,我所做的不过是表达一片绿叶对根的情意。”吴光清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吴光清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第二天清晨乡村还笼罩在淡淡的雾霭中,他就起了床,找到乡政府相关领导,表示愿意出资办敬老院,让全乡的孤寡老人有一个温暖的家,以实现自己多年的人生梦想,用爱心回报社会。

吴光清的善举得到了武陵区民政部门和南坪岗乡政府的力支持他果敢接了这个在外人看来烫手的山芋,敬老院最初选址在花山村,历经时间,因征地不成只能放弃,但已花去各种费用20多万元。吴光清毫不气馁,几经悉心选址,最终确定租用原废置的竹根潭小学。

2007年,吴光清出资60多万元对房屋加以改造,添置各种电器、床铺、柜台、桌椅等生活用品,栽花种草植树美化环境,免费提供场地给竹根潭村卫生室,方便院里老人看病治病。

改造一新的敬老院,常年绿树葱郁,鸟语花香,环境宜人。第一年就接了50多位孤寡老人居住,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也有60多岁有的患老年痴呆身体残疾,有的曾经中风行动不便,吴光清聘用专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医疗保健,饮食上注重营养,荤素科学搭配,节日改善生活。

吴光清为方便照顾自己的父母,干脆把双亲大人从石门老家接了过来,和院里的老人同吃同住同乐,安享晚年。

“住得舒适,吃得满意,有养有乐,延年益寿”,这是吴光清在建院之初作出的承诺,并付诸于行动。他告诫员工将办院宗旨牢记在心,以人为本服务老人,用养老、敬老、爱老的一颗善心,视老人为己父母的一份情,汇集千般的爱,让每位老人住安心,快度过幸福晚年,由于他的精心管理,在这里入住的老人都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原南坪岗乡万寿村76岁的孤寡老人杨日,自从1981年和1985年他父母相继去世后,就过着饥不腹的生活。敬老院挂牌那天他进来,从吃穿不愁,冬冷有火烤,夏热有空调,住院车接送,不出一分钱。

今年他胞弟接他回家时,说什么都不肯离开幸福感从心田涌出:“这里的管理员体贴入微,吃的伙食又好,过年有120元红包,每月有40元零花钱,还有好多伴玩。”

每年的重阳节,院工会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活动,让有文艺特长的老人们尽情娱乐一把,说顺口溜、演小品的,即兴唱歌哼三棒鼓的……各自展示,你唱我和,其乐融融,气氛热烈。

逢年过节,吴光清都要亲自到场,给老人们发红包、送咐,还不定期邀请志愿者来院,和老人们开展各类文艺互动活动。为不漏掉任何一个人的生日,他把入院老人的生日写在纸,贴在记事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时,他都会精心准备,送去生日蛋糕和鲜花为老人祝寿。

吴光清常说:“孝顺不用惊天动地,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一个举手之劳的行为,就能让老人们倍感欣慰和满足,关键是要能换位思考,多想想老人们最需要什么”。吴光清始终把每一位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他时常拄着拐杖,走进老人们中间,愉悦地聊天拉家常。

只要院里有人生病住院,他就会主动跑前跑后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即便深更半夜接到有老人生病的电话,他都会着急地赶回院里送病人去医院。

南坪岗乡高峰村84岁的五保老人舒金枝,2006年入住敬老院,2009年患病瘫痪在床,在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至2010年7月去世,长达一年,吴光清请来她同村相好的姐妹护理。每天护理费50元,生活费20多元和病人的营养费都由他包干。

吴光清定期到医院看她,送去所需一切费用。老人住院的那段时间里,吴光清单位、医院两头忙乎。因为病情和身体状况的原因,老人非常易怒,总是无端发脾气,每当这时,吴光清就会陪着她讲一些笑话缓和气氛。看到“儿子”的孝顺,老人的情绪才会慢慢平静下来。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夸他是个孝子。

改善老人们的伙食,吴光清想尽了办法,他不仅安排员工栽种各种时令蔬菜,还布置专人喂猪、养鸡。老人们过得开心满足的背后是吴光清默默地付出建院8年多来,除开政府的正常拨款及部分补贴外,敬老院累计亏损40万多元。

为弥补资金缺口,2008年,吴光清急中生智“借鸡生蛋”,忍痛转让了市城区的三间门面。2010年他斥资200万元创办了常德市福源电子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电脑摄像头、LED显示屏等电子产品,吸纳员工40多名,其中残疾人13名,让这些与自己有着相似境遇的残疾人自强自立。

追逐梦想,永不止步。吴光清的人生注定精彩不断,2011年,他汽车驾照,放下拐杖,驾着小车在马路上自由奔驰;继省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学习后,2008年起,他参加湖南农经济法学的自考试,10次努力,终迎花开。2013年,他拿到国家认可的大学本科文凭,圆了大学梦。

2014年,吴光清历时3年多的选址、征地、设计、报批到筹资、土建、绿化、装修等亲力亲为的艰辛付出,一栋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公寓式的7层电梯在南坪岗乡竹根潭安置小区旁落成。

新建的敬老院,200多张床位,配有地暖、24小时热水系统及呼叫、等多种先进智能化设备,花园、超市、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等配套功能一应俱全,老年人可以在此颐养天年。

目前,新建的敬老院即将投入使用,吴光清正筹划着“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的新模式,让老人在家里也能随时享受上门服务。

多年的拼搏,多年的奋斗,磨砺出吴光清坚强的意志,他为此付出的青春年华,换来的是荣: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孝老敬老之星”、 “常德慈善奖”个人奖、常德市“十佳”敬老院长、武陵区道德模范……这就是吴光清,一串串闪光的音符,组成的生交响曲。

开弓没有回头箭。吴光清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因为未来更辉煌灿烂。在坎坷不屈的人生旅途中,吴光清继续纯洁的爱,诠释着人间至孝真情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为之奋斗的甜美事业。

作者:湖南常德市武陵区总工会  冯明亮

 
 
分享到:
【打印正文】